top of page

活動資訊

專題講座:臺灣藝評先驅——吳天賞(1909-1947)

發佈日期:
2023-02-10

在當代藝術生態中,藝評人扮演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中介角色,甚至擔任策展人的身份,其重要性不言可諭。回首臺灣現代美術萌芽的日治時期,經由日本移植西方美術的概念與制度,並透過展覽會、團體、美術教育與傳媒制度展開,特別是1927年官方主辦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以後,西洋畫與東洋畫家作品成為新聞評論美術的焦點,美術批評風氣逐漸形成。美術評論者主要為記者、畫家、文藝人士,他們對現代美術推展同樣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中文藝背景出身而成為記者的吳天賞,在1930至1940年代的新聞與雜誌上陸續發表數十篇的藝術文章,包括音樂、文學、舞蹈、美術,其中以美術居多,可謂藝術評論的先驅。

吳天賞1909年出生臺中基督教世家,外祖父吳兆祥為柳原教會創立者之一,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1929年吳天賞從首屆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同屆友人有翁鬧、楊杏庭、吳坤煌、張錫卿。他在任教公學校幾年後,1932年赴東京打算學習聲樂,後放棄而進入日本大學文科,1933年改進入青山學院英文科就讀,1937年畢業。期間他參加臺灣藝術研究會的活動,並在《フオルモサ》發表日文短篇小說,後續參加臺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活動,於《臺灣文藝》發表日文詩作、小說,以及音樂、畫展、舞蹈評論等,課餘更在熊岡美彥畫塾學畫,1937年臺陽展至臺中巡迴展,他也出席會員歡迎座談會。可見吳天賞在留學期間積極開拓視野,沈浸在藝術欣賞與寫作的世界,生活相當充實而多彩。他的兩位弟弟陳遜仁、陳遜章跟隨他的腳步至東京學習,一位就讀東京醫專,一位進入早稻田大學法國文學科,同樣都是懷抱創作夢想的文藝青年。

1938年吳天賞攜帶妻女遊東京,不料受到特務警察調查翁鬧的牽連而入獄三星期,全家遂敗興而歸。經此牢獄之災,想必讓他深感中日開戰後思想檢查的壓力。1939年他進入臺灣新民報社,擔任社會部記者。他仍陸續在報紙發表文學、展覽、音樂等評論,並在《臺灣藝術》、《臺灣文學》等刊物發表詩作與美術批評。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美術評論隨著與李石樵、楊三郎密切交流後文章增多,內容主要是評論府展、臺陽展,以及畫家個展等。1943年他回應畫家立石鐵臣對臺灣畫家創作的批評,並撰寫〈臺灣美術論〉,提出永續性美術制度的建議,並指出戰爭時代畫壇潮流的轉變與畫家因應的問題。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臺灣脫離日本的殖民地後,吳天賞如同當時文化人對國民政府充滿期待,希望建立民主與自由的社會。戰後他擔任臺灣新生報社臺中分社主任,並積極學習國語,適應新社會與文化環境,1946年臺灣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開辦,他在《人民導報》即以中文發表觀看全省美展的評論文章。隔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吳天賞被政府列入「臺中地區『三.二』事件重要人犯名冊」之中。當他得知被列入黑名單後於是逃亡躲藏,期間曾躲進李石樵畫室,6月回到臺中家後,同月28日猝死。

吳天賞不到四十歲就去世,他的早逝使得他生前所發表的藝術評論被世人所遺忘。這場演講將介紹這位活躍於日治到戰後初期從事藝術評論的文化人一生,以及探討他的美術評論對當時畫家與觀眾,乃至於美術史研究者而言,具有何重要性與意義。

活動時間:2023年2月19日(日)下午2:00

活動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二樓中央區/台北市南海路54號

主講人:黃琪惠/本次特展策展人、北藝大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參加本次專題講座活動即可獲得「大將軍」L文件夾1只

主辦單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合作單位:李石樵美術館

指導單位:內政部

特別感謝:吳天賞家族.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楊英風美術館/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蕭泰然基金會 Tyzen Hsiao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