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遺址資料庫
遺址名稱 : | 斗六太平老街 |
---|---|
主圖照片 : |
斗六太平老街槍戰路線現在位置圖 |
縣市 : | 雲林縣 |
地址或區位 | 現址:雲林縣斗六市太平路73號-75號 |
plus code : | PG6V+96 |
地圖 : | |
簡述 : | 二二八期間,民眾組成「斗六治安維持會」、自衛隊,並組成斗六隊前往嘉義應援。斗六隊也曾被陳篡地派往虎尾機場參加戰役後,又回到斗六。後國軍援軍抵達,遂退至古坑樟湖。3月14日中午發生斗六市街戰。 |
文化資產登陸 : | 無 |
空間種類 : | 其他 |
現址保存狀況 : | 住家與商店使用中 |
遺址類型 : | 傷亡逮捕抗爭衝突 |
事發介紹 : |
斗六市為雲林縣縣治的所在地,在雲林縣之東,南接古坑鄉,西連虎尾鎮、斗南鎮、北界是莿桐鄉、林內鄉。舊稱斗六門,1893年設縣治,1920年設斗六街。斗六車站設於1904年,沿著斗六車站走繞過斗六圓環,就可進入斗六太平老街,今之太平路。清代稱之為大街,到日治時期主要的商店街即在於此,是向北通往南投竹山、向南連結斗南、向東通往古坑梅山的要道。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 3月2日陳篡地與斗六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員陳海永、葉仲琨擔心地方安危,而召開鎮民大會,組成「斗六治安維持會」,隔日又成立自衛隊,由約200多名台籍日本兵出身的青年所組成。4日聽聞嘉義需要援軍,由黃清標擔任隊長,組成斗六隊前往應援。而該斗六隊也曾被陳篡地派往虎尾機場參加戰役後,又回到斗六。3月14日,陸軍整編第一四六旅四三六團第四連,由嘉義經斗南進斗六,當天鎮民聽聞國民黨軍將進入斗六,鎮民惶恐不安,不敢出門。陳篡地認為若發生市街戰將造成鄉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於是率隊退到古坑樟湖。 四三六團第四連之一排進入斗六後,一支由曾來福帶領的民兵,因見國軍部隊胡作非為,濫權掠奪,夥同部分人士,展開反抗。據官方報告描述,這場發生在3月14日中午斗六的市街戰,民兵大約200多人,雙方遭遇而激戰至日暮始撤。在這場市街戰中,死亡民兵約有60多人,而不僅民兵死亡,還有婦女、小孩受難。而斗六太平老街),即太平路二段的73號與75號的柱子上,仍可見子彈掠過市街戰之遺跡。 14日國軍進入斗六後,軍隊曾由保庄里到大溝追捕反抗者,卻傷及保庄里多位農民。包括一位正在菜園澆水農夫李水定,及正在大水溝抓魚蝦的青年陳樹煌,另一位受難者黃麟,雖向國軍表明是善良農民,但仍不被理會,而遭開槍打斷腿,又以槍刺刀,刺其腹部血流滿地而死亡,共三位保庄里民不幸遇難。而國軍自大溝沿鐵路折返進斗六市街後,來到櫻花燙髮店,又將三名正在下棋的張滄岳、李潮淵及謝巽敬用刺刀當場刺死。張滄岳陳屍在爐灶邊,桶店主人李潮淵及員工謝巽敬則橫死在陽臺。事後兩日, 3月16日善心人士信義里五鄰鄰長李木金先生將張滄岳、李潮淵屍體收埋,安葬於番社口墓地。而曾來福因參與市街戰遭國軍逮捕,於同日未經審判即送往斗六市火車站前槍決,另有張文學也同時遭槍決。 圖:斗六圓環現況 |
---|---|
口述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藏,「黃秀政二二八事件口述訪談檔案」,黃秀政主訪,〈訪黃清標談二二八事件〉,檔號:A03_02_20_000_001~003。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藏,《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補償金申請案件卷宗》,〈黃麟〉,第○○六九○號。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藏,《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補償金申請案件卷宗》,〈張滄岳〉,第○○一五四號。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藏,《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補償金申請案件卷宗》,〈黃漢書〉,第S○○五一七號。〈曾來福〉,第○一三六二號。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藏,《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補償金申請案件卷宗》,〈張學文〉,第○○九一五號。 張炎憲、王逸石採訪,高淑媛、王昭文記錄,《嘉雲平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5。 楊欽堯,《風起雲湧二二八—雲林記事》,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處,2012。 陳儀深主持,《濁水溪畔二二八》,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8。 |